今天刚好有机会复习了下数据结构里的树,悲哀的发现基本快忘光啦!看来是需要做点记录什么的了!
正好前几天学 JDBC 的时候在数据库设计的时候还有点这方面的东西没说,这次一并补上!
二叉树性质
- 非空二叉树的第 n 层上至多有 2^(n-1) 个元素。
- 深度为 h 的二叉树至多有 2^h-1 个结点。
满二叉树
在满二叉树中若其深度为h,则其所包含的结点数必为 2^h-1 。
所有终端都在同一层次,且非终端结点的度数为2。
通俗讲就是: 要么是叶子结点(结点的度为0),要么结点同时具有左右子树 (结点的度为 2 )。
完全二叉树
完全二叉树是由满二叉树而引出来的。对于深度为 K 的,有 n 个结点的二叉树,当且仅当其每一个结点都与深度为 K 的满二叉树中编号从 1 至 n 的结点一一对应时称之为完全二叉树。
就是说:每层结点都完全填满,在最后一层上如果不是满的,则只缺少右边的若干结点,就是不能出现只有右边没有左边的情况,你可以都没有或者只有左边,或者都有。
对于完全二叉树,设一个结点为 i 则其父节点为 i/2 ,2i 为左子节点,2i+1 为右子节点。
二叉树的遍历
主要说的是深度优先的遍历方法,使用的均是递归的思想
- 先序遍历
根-左-右 - 中序遍历
左-根-右 - 后序遍历
左-右-根
前序遍历:abdefgc
中序遍历:debgfac
后序遍历:edgfbca
层次遍历(广度优先了):abcdfeg
根据序列画二叉树
这应该是考试最喜欢的题目了,给两个遍历序列让你还原二叉树啥的
要还原出二叉树,必须要给一个 中序遍历 的序列才行,另外一个无所谓了
套路就是根据先序遍历或者后序遍历确定根的位置,然后根据中序遍历确定左右分支
来个栗子:
已知:先序遍历为: abdgcefh ;中序遍历为:dgbaechf;方便起见,先序遍历编号为1号,另一个为2号
下面开始画,首先根据先序遍历确定根是 a;然后再看2号,dgb |a| echf
;这样就分开了,左边的是左半枝,右边的是右半枝;先画左半枝吧,那要先确定左边的根是谁,也就是 a 的孩子是谁,拿着左半边的 dgb 去1号找,发现 b 在最前面,先序遍历最前面的就是根啦!所以就确定 a 的左孩子就是 b 了,然后再用 b 根据2号确定左半枝是 dg,右半枝是空,然后依次类推…最后得出:
树的转换
树和二叉树之间可以转换,森林于二叉树之间也可以转换,二叉树就是吊
树与二叉树的转换
一般的套路就是 画线、抹线、旋转(调整),这个方法就不说了,一搜一大把,利用规律可以不用画线快速写出来,比如下面的一颗简单的树:
遵循的套路是:如果此节点有孩子,把最左边(或者叫第一个)的孩子挂在左孩子的位置,如果有直接兄弟,就挂在右孩子的位置
按照上面的图画的步骤是:首先 A 是根节点,最左边的孩子是 B ,就把 B 放在 A 的左孩子位置,A 没有兄弟所有右孩子的位置为空;
这样 A 就画完了,继续画 B ,B 的左孩子位置应该是第一个孩子 E , 右孩子应该是 B 的兄弟 C ,依次画下去….最后:
如何把这个二叉树还原成树呢,也很简单,就是逆操作!
套路是:此节点如果有左孩子,就变成其的孩子,它的所有的右分支就是其兄弟
还是上图:A 有左孩子 B ,所以 B 是它(还原成树后的)的孩子,A 没有右孩子,所有没有兄弟,就是所谓的 根 了!然后再看 B,
B 有左孩子 E ,所以 E 是它的孩子,同时 B 的右分支有 C、D(就是顺着右边那条线下去);所以 C 和 D 是它的兄弟节点,依次画下去….
由于树根没有兄弟,故树转化为二叉树后,二叉树的根结点的右子树必为空。
森林与二叉树
森林就是由多棵树组成的,所以套路一样,首先把森林里的每棵树按照上面的套路弄成二叉树 ,树转化为二叉树有个特点就是根节点的右孩子是空的!
所以,找棵树的根作为主根,其他树往主根的右孩子节点上挂就是了,然后最后旋转调整下,其实相当于抓住主根向上拎一下,然后自然就是一个二叉树了!
顺着右孩子数,每一个节点就是一棵树,也能很容易看出这个森林由多少树组成的!
至于拆,也一个样,顺着右孩子的每一个节点拆下来就是一棵树,然后按照上面的套路再还原回去就行了
数据库无限分类设计
在前面说数据库表的设计的时候,有个叫自连接的方案,是给关于分类这种场景用的,使用一张表存,用一个字段指向本表中的父节点的 id ,应该还记得…
这样有个很明显的问题是,当层次很深的时候查询非常慢,因为要递归!
于是,就有好事之人画了这这图:
按照这样的结构在数据库存储,很明显这是二叉树,并且还是先序遍历,按照上图设计每一个节点也就是分类、对象的表结构,除了名称和 id 要加一个左值和右值了
通过上面的二叉树的图可以看出有几个特点:
- 找某个分类下的条目就是左值和右值之间的条目
比如:找笔记本分类下的所有商品就是在 12-17 之间找 - 层次(深度)就是看属于几个根而决定的,或者说看有几个爸爸
比如:西门子有冰箱和商品两个爸爸,那深度就是3 - 区分父子节点
爸爸的左值小于孩子的左值;爸爸的右值大于孩子的右值 - 层次的顺序问题
顺序和左值相关,左值越小的应该排在最前面,当然是对某一分类而言 - 增加某个节点
只需要把后面的节点的左值右值全部统一加 2 就可以了,用 SQL 语句非常容易就能解决
在设计对象的时候,对象除了表里的“属性”还应有一个层次或者叫深度的属性,这个属性的值可以根据上面的特点算出来,这个很关键,知道层次后才能用代码“画”出这样的树状层次结构
关键在于查询语句的写法了,首先要算出深度,因为父和子都在一张表里存着,哪就把这一张表想象成两张表,一张存父,一张存子,比如下面的 SQL 语句就能查到每个节点的爸爸:
1 | select * from test as parent,test as child where parent.lft < child.lft and parent.rgt > child.rgt; |
也就是说根据某个节点的名称出现多少次就能确定有几个爸爸,也就能确定其的层次,层次就是父节点个数+1;为了方便可以直接把 >
改成 >=
这样就不需要再+1了
想要计算层次(深度),就是计算某个名称(分类)出现了多少次,可以使用 group 进行归组,然后用 count 函数统计下就可以了,完整语句:
1 | select child.id, child.name,count(child.name) as depth from test as parent,test as child |
最后还对左值进行了排序,这样查询出来的数据就是按顺序的:id、名称、深度(层次) 了,也就是说每一类的父节点和子节点挨着,封装到对象中进行使用就可以了
用心去去体会!
评论框加载失败,无法访问 Disqus
你可能需要魔法上网~~